10.09.2009

Surrogate

好的科幻故事, 必須要有科學的前瞻性, 幻想力和對照時代的力量。
簡單點說, 是在前提的未來科技的大膽假設下, 用一個故事橋段描述科技對於人類的意義和人的心理。

Surrogates的意思是代理人或代用品之意,97%的人在未來世界都用替身機械人代替自己上班、社交甚至私人生活。

這是一個有趣的設定。 用家可以隨意根據喜好改變外貌, 成為另一個性別, 擁有年輕的身驅。 因此, 整個世界表面上變得更美好。

對, 表面上. 因為沒有改變的是人的心。 我想在那個世界, 若果去旅行沒有用金銅的膚色, 或者採用一些過時的替身樣式, 怎會沒有歧視。

我們仍然是把最好的一面拿出來, 然後把厭惡的自己收起來; 仍然會貪得無厭, 仍然會自卑 。

我喜歡看到一些細微的設定,
+ 夫妻不再是枕邊關係, 他們各自躺在自己房間內的一張類似處電極刑的椅子上, 夫妻間只能看到對方的替身, 而布斯韋利士猶疑多次不敢推開妻子的門。

+ 妻子每每看到鏡子就想起喪子意外,她不能面對自己, 於是利用替身, 並選擇了美容的行業來逃避面上的疤痕, 但其實小朋友的房間很整潔, 我想他們其中一方應該常有凭吊

+ 你不會再知道一切關於你遇上的每一個人的資料: 性別, 聲音; 他們隨時比任何一個人替代了..你也沒有可能分辨出來; 而且你死了也可以沒有人發現

+ 你像是擁有了私隱 實際上你的一切都紀綠在晶片上, 任何一個懂用電腦的人都可以存取到。

+ 布斯韋利士在街上真身行走,迎面而來的都是目無表情, 樣子冷漠, 而好奇的眼光詢問的人偶

+ 喜歡那些在舞池的奇怪擺動

可惜, 這套戲的重點大篇幅的落在誰是兇手, 若果再多些心理上的探索, 或不要用這些老套的中心故事, revenge and revenge。
還有就是, 名字改得太強差人意吧...偽能, 偽的人工智能? 即是真人的智能嘛? 叛變..? 請問那兒叛變? 最討厭那些嘩眾取寵的改名方法, 很明顯 由「智能叛變」出來的。其實這樣只會吸引了一些抱有另外期待的人來觀看, 然後發怒說不好看..失了口碑, 得不嘗失...

電影有犯駁之處, 奇怪的如何截斷上線; 那種需不合理長時間上載的病毒; 博士在定局之前, 無神神自己吞藥自殺; 結局時的神奇地沒有先後的大停頓之類.. 不過我不認為是重點, 由佢。


上網查到, 原來電影由漫畫改篇的, 若果有機會, 很想閱讀。

"The Surrogates is a five-issue comic book limited series written by Robert Venditti, drawn by Brett Weldele, and published by Top Shelf Productions."

http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The_Surrogates

No comments: